欢迎光临药材基地直销平台!
注册 登录
热门搜索:热门搜索:苦参 、 川明参 、吴茱萸

小姜农”破解白姜种植“大难题”

   日期:2023-08-16     浏览:715    评论:0    
核心提示:  日前,义安区董店中学初二学生朱晴雨带着工具、笔纸来到自家的姜田,仔细观察生姜生长情况,并给生姜施肥、打药,不时地用笔
   日前,义安区董店中学初二学生朱晴雨带着工具、笔纸来到自家的姜田,仔细观察生姜生长情况,并给生姜施肥、打药,不时地用笔记下。“生姜到了快成熟的季节,现在雨水比较多,更要关注它是不是生病了,如何进行及时治疗……”说起生姜的种植小窍门,朱晴雨说得头头是道。

  家住天门镇新华村的朱晴雨祖辈世代务农,种植白姜是家庭经济主要来源,收成好时4亩姜田一年有近8万元进账。尽管按照“阳春三月踩姜垄,清明四月下姜阁”的农谚辛勤劳作,但每隔几年总会遇到产量减半、收成不佳的情况。这不仅困扰着朱家人,也是村里姜农们的一块心病。

  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朱晴雨心疼父母种姜不易,课余时间就爱往姜田跑,催姜芽、挖姜田、踩姜垄,一来二去对白姜的生长习性有了一定了解。她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乡亲们解决白姜减产难题。

  “白姜喜欢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不耐旱,只能在无霜期种植,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28摄氏度之间。”朱晴雨有一本专门记录白姜种植知识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她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收集的资料。通过对清明前后空气和土壤温湿度的长期测量对比研究,朱晴雨逐渐摸索到当地自然条件和白姜生长的联系。

  2021年3月初,朱晴雨拿出自己的“研究资料”,认认真真与爸妈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看数据、讲原理、做推论,在朱晴雨的努力下,父母答应了她的请求,拿出自家姜田当作试验田,在当地春暖升温、土壤湿度最大的时间节点播种白姜,以期解决白姜减产难题。

  令人欣喜的是,那年5月上旬朱家亩均姜种出芽率提升了10%,国庆期间4亩姜田产出白姜1.1万斤,亩均增收4000元。而就在当年,村里部分姜田仍然出现了减产问题,反观朱家的丰收,大家都充满好奇。此时的朱晴雨并未被喜悦冲昏头脑,为了更准确把握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让每一次播种都踩在点上,她申请加入学校气象兴趣小组,以期彻底解决这一难题。

  在老师的帮助下,朱晴雨牵头组建探究小组。清明前后,她和同学们用了整整两个月时间,坚持每天收集记录校内气象站的监测数据,前往市气象台、国家级气象公园进行实地观察、测量,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制作统计月报表、绘制曲线图和折线图,最终确定当地潮湿现象是因“前期气温较低,后期气温快速回升导致室外露点温度大于或等于室内地面温度”所产生的“回南天”现象,该现象也仅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出现。朱晴雨据此将研究成果撰写成《探究当地“回南天”现象产生条件气象科技实践活动报告》,获第九届安徽省中小学生气象科普竞赛中学组一等奖。

  研究得奖后,在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下,朱晴雨结合“回南天”现象研究“姜阁催芽、深翻高垄、遮阴搭棚”等种姜提产技术,制作课件、明白纸和手抄报,深入田间地头、春耕现场宣传白姜种植知识,并依托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召开的农技培训会,普及“回南天”现象知识,推广白姜科学种植技术,带动姜农改变传统种植习惯,有效解决了白姜减产难题。

  在生活中,朱晴雨同样坦率真诚、乐于助人。她的同学姚贵娟是一个孤儿,自小和爷爷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自上幼儿园起,朱晴雨就经常带着姚贵娟回家玩,留她在家中吃饭。到镇上读小学后,朱晴雨的母亲在学校旁租房陪读。此时,姚贵娟的爷爷已年近八旬,经朱晴雨提议,母亲和姚贵娟的爷爷商量后,将姚贵娟也接到镇上读书,并寄住在一起。此后数年时间,朱晴雨虽然年纪更小,却像姐姐一样照顾姚贵娟,有新衣总是让着姚贵娟穿,并在学习上帮助她。朱晴雨的母亲也与姚贵娟的爷爷签订了抚养协议,承诺他们义务照顾姚贵娟。朱晴雨家庭分别于2019年9月当选“安徽省最美家庭”、2020年12月当选“全国最美家庭”。朱晴雨也被评为市第五届“新时代好少年”。(李莉)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