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渭源县新寨镇,成片连带的党参种植基地绿意盎然、药材飘香。黎家湾村的党参种植大户宋学平正在给自家种植的20多亩党参田追施有机肥料。他告诉记者,由于在去年的土豆地倒茬种的党参,又加上科学种植,今年虽然有些干旱,但党参长得很好。
新寨镇作为中国白条党参的核心产区,今年锚定“道地中药材药源基地”的新定位,以抓点示范带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白条党参”“百千万”工程,在该镇黎家湾村投资500万元建设大宗地产中药材初加工示范车间,目前已完成厂房主体工程,预计9月初项目投产,将带动农民合作社10家,种植基地11100亩,带动农户1062户,户均增收8000元左右,增加务工岗位80多个。
黎家湾村合作社负责人黎玉东介绍,当前合作社加工模式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农户收益少。该项目投产后,由合作社负责组织货源收购后统一在加工车间生产,将有效提升加快道地药材的效率,提高道地药材产品质量,保证增加农户收益,促进产业发展。
据记者了解,今年,渭源县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批准实施的相关利好政策,成功获得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试点县区名额,在产地加工试点工作开展中,投入资金1660万元并遴选佛慈红日、衡顺堂药业等5家龙头企业参与试点,在种植规模较大、规范化种植程度较高的上湾镇侯家寺村,会川镇李家崖村、东关村,莲峰镇上街村,清源镇王家店村,北寨镇前进村,路园镇小圆子村、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庆坪镇庆坪村等9个乡镇10个村开展产地加工试点工作。
按照“龙头企业+村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地加工车间+农户+基地”六位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协作模式,建设10个标准化产地加工车间,通过建设大宗地产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和产地加工企业(车间),建立健全产地加工企业(车间) 质量管理和追溯体系,形成从种植采收到加工销售全过程风险管理、有效控制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切实规范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
目前10个加工车间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预计8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届时将全面促进全县地产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全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渭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姚希贤介绍,目前遴选的甘肃佛慈红润药业有限公司等五家龙头企业顺利通过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场验收,在数量上占据了全省首批产地加工龙头企业的1/4。该项目实施后,将促进一些中药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形成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独特优势,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收、农民增收的共赢局面,规范从种植、生产到使用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提高中药材质量,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全面战略实施作出积极贡献。
在此基础上,全县以“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高端走”闭环发展的产业链模式,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促进全产业链开发,建成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30万亩以上,全力建设以渭源工业园为主的精深加工区、以会川工业园为主的精致饮片加工区、以专业村为主的产地初加工区,做强渭源白条党参品牌,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向标准化、园区化、工业化、品牌化转型升级,创建省级中药材产业园。到“十四五”末,全县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